Thursday, September 4, 2008

如果還有明天《第三章》

生活盲點


◆人們總是忽略身邊日常所發生的事情,因為大家並沒有真正用心去活著,只是盲目為了生存而過活。



國家心臟中心於一九九二年七月在吉隆坡政府醫院設立運作,於同年九月轉入企業化,成為全國首間企業化的醫藥中心,並隸屬於馬來西亞政府財政部,建築及先進器材配備耗資高達一億五千萬元。

我國政府撥出一千五百萬元充作啟用營運資金,後再投入三百八十萬元進行另外的裝備添購活動,主要專治各種有關心臟的疾病,同時也秉持為病患者提供最有效的醫療服務作為宗旨。

該中心無論是醫療配備或是專科醫師都屬本區域首屈一指,惟目前容納病患者的人次量只達二百七十人,所以有許多求醫的病人視病情而定,若仍可以等候者將「讓道」病情緊急者先行接受治療。

政府與管理層基於床位無法容納更多的病人而進行擴建工程,提供專科護理醫療服務予更多人群作為大前提,預定工程於二零零八年杪竣工,容人床位數量將增至四百三十二個,屆時馬來西亞國家心臟中心將成為全球最大的心臟專科醫療中心。

基於上述原因我的手術期亦必需延迟,夫人和我均認為就讓病情較為緊急的病患者先動手術吧,反正我的情況尚可以拖待,讓道予比我更需要救治的人也是行善之舉,如此想法倒也就不會有急於動手術的不耐煩了。

轉到普通病房後,發現大多數的病人竟是印度人,可能是與民族性的飲食習慣有所關係吧!印度人以咖哩及羊肉為主食,長期食用對心臟而言將會是一個沉重的負荷。

「哦嗨!你好!」只見一位印度大兄以充滿著印度腔的英文前來問好,經過一番開場白自我介紹後,他便砌入正題,大談他是國家心臟中心首位接受胚胎干細胞心臟手術,現年六十來歲的阿拉加拉十分見談。

他見談的程度甚至在夜間睡覺還會以英文說夢話,真是厲害!

這位仁兄暢談本身當年動手術之事,其事蹟也成為傳媒佳話,各大報章均有報導他的新聞,後經上網查證果然不假,對尚未動手術的我實在難以想像動了心臟手術後到底會是怎樣的一番滋味。

對動了手術後的生活我沒有太多的想像,因為醫生已經言明此番風險极高,所以只有珍惜著與心愛的人渡過的每一天,靜心休養以待手術日的到來,當然這並不表示我抱持著消极的思想,恰好相反。

我的床位窗外景色可以眺望距離不到十公里的雙峰塔,真讓人有種身處渡假村式醫院的混淆感,唯一有欠絕美之處是院方為防範我的病情惡化,而禁止我下地行走。

XXX XXX XXX XXX


夜幕低垂,不遠處的雙峰塔以耀目驕人的燈火把黑漆漆的夜空照亮,為吉隆坡繁忙枯燥的晚間更添情趣與姿彩,雖然在醫院臥床靜休,但有了這般美景點綴使到心中並未有太多的納悶。

到了晚上十時三十分,夫人與其他留院陪伴及照顧親屬的人士箭步搶到儲藏室拿懶椅,而這樣的「生活方式」一直維持到我出院,但短暫的習慣卻也成為每天因照顧我而百般勞累後的期待。

懶椅並不好睡,在冷氣室內非常「透風」,所以必需使用被子把椅身也蓋起來,身体才不會受凉,看著心愛的人毫無選擇下每晚都倚著懶椅而臥,心中除了無奈更是感嘆:人不要病,病倒後身邊的人也得受苦!

儘管如此,夫人從未有半句埋怨,只是日复一日的期待懶椅「大解放」的時段,只有躺在懶椅上才能夠把勞累的身体盡情充電。

堅強,我從她在國家心臟中心陪伴並照顧我的這段時間看見了她的堅強,使到我也不願帶著病容,以免讓她瞧了心疼。

在此刻又再次讓我靜靜地去欣賞她的优點,或可說就算是有那些許的缺點,在我眼中盡皆成了优點,很少機會能夠讓我這般靜心去体會原本一直就在一起生活的人之點滴,真的很少,因為平日的生活太過忙碌,也許可以說是「盲碌」吧!

殺那間,面對身体心臟主動脈可能會帶來死亡的心情也打從腦海裡抹去了,感覺也不會有絲毫痛苦,這期間就如日常生活般,唯一的分別在於我過著足不落床的日子,所有大小事情都有勞旁人代勞了。

國家心臟中心目前正在進行擴建工程,窗外可以看見工地每個階段銜接著不停進行,在我住院待醫的這些日子裡,看著工地裡的升降機每天都在運作,上上下下其動作就是如此重覆著。

拋開了工作及世間繁絮,有機會靜心觀看世間點滴,頓感有種與凡世俗世脫節,此時此刻的我是一個等待手術期、生死未卜的病患者,外界的一切事物似乎離我很遙遠,是思維讓我有這種莫名的距離感嗎?

其實,有很多事情每天都在重複,有許多的細節會因為習慣而自然地忽略,尤如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因為天天都進行著同一動作及事情,看在自己的眼中並沒有什麼特別,但一些動作或行為卻可能看在他人的眼裡會有不同的想法和感受。

這些感想本來早就了解到,只不過在靜心休養的時候看著窗外的工地,升降機每一天都在升降忙個不停,也因此有更深層的感悟。

有時候我們並沒有發現到一些生活習慣或是日常行為是錯的,主要是習慣性思維及意識使到我們麻木了,再加上沒有人從旁提醒和及時指正,就這樣的對錯誤或不應該的行為起了抗体,日復一日地在做下去,亦因此而錯下去。

在機緣巧合之下,有家屬或友人從旁指出我們已經習以為常的錯誤行為時,通常會遇上兩種反應,一是非常欣慰及感恩,當下立即把錯誤改正,讓正確的行為取代常年累月在未察覺的情況下所做下的錯誤習慣,加以時日長期練習正確的行為,也一樣可以把正確的行為成為一種習慣。

其二乃受到好意指正的人士惡言相向,更把提醒他錯誤的親友當著是宿冤怨家,我本身就曾經目睹一位近親因為如此,竟然大喝:「我一直以來都是這樣的,如果要我改過來,除非我死掉!」

這是非常不負責任的話,可喻為古時君王有行為上的偏差,當一些忠臣好意進柬時,往往換來的卻是午門問斬,好不冤枉!

面對他人善意的進言選擇把長期以來錯誤行為改正,最終的受益人還是自己,何苦逃避錯誤選擇一生就這樣的錯下去?

許多人士認為這一生活著是為了自己,所以所作所為均圍繞在自我作為設想中心,以自身利益為主,其余事情一律妄顧,包括別人的感覺、利害,最重要的是對自己有好處就行了,通常這些自私型的人到頭來總是自食其果。

除此之外,我們也會因為習慣性受關愛或善待而覺得這是理所當然的,就連摯愛的人之感覺在不察覺的情況下忽略了,有時還因為不小心而傷了對方感受,在生活中常會出現。

溫柔也會令人成為一種習性反應,惟有不時的反思手會珍惜與体會身邊一切美好的事物及待遇,不至於導致身在福中不知福,人不但是萬物之靈,更應具有知福與惜福之心,方不傷及周遭人的心,同時也讓自己的心更添歡愉。

千萬不要讓習性糟蹋了您美好的人生和人性,好好感受生為人身所擁有的豐富感情,同時也用心對待周圍的人、事與物,善樂喜悅就決策在於您的心智及思維。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